首页 > AG新闻中心 > 酒店行业动态

AG真人视讯官网_AG亚游官网|唐山地震孤儿田金芳倾尽所有拥军报恩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2:19    次浏览

■田金芳展示为此次活动制作的小旗。 ■“这顶军帽已伴随我走过40年”。田金芳,唐山地震孤儿。自从被解放军从地震废墟中救出后,她就抱定寻找恩人的决心,走上了拥军之路,成了我省爱国拥军模范。40年过去了,她几乎倾尽所有,但拥军报恩之心从未改变。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,田金芳特意邀请了当年参加抗震救灾的40位解放军代表,让他们看看唐山的新变化,并将在“7·28”唐山地震纪念日前夕举办一场感恩晚会。感恩晚会已酝酿三年要在唐山抗震40年之际办一台感恩晚会,将自己在全国各地找到的抗震救灾老兵请过来,这个想法田金芳从2013年就已开始酝酿。当她去年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周广军之后,这一想法则愈加清晰而强烈。“有了这一想法,我就通过各种方式寻访并核实这些年我找到的抗震救灾老兵信息,最终决定从这300多名老兵中选择40位代表,邀请他们来看看唐山的新变化,让当年的被救者与抗震救灾老兵见面,也让老兵们知道唐山人没有忘记他们。”三年来,田金芳一直在不断完善活动内容,“晚会定在7月27日晚上,除了邀请40位老兵,还将邀请40位地震孤儿。还有唐山刘氏宗亲会邀请的来自石家庄的10位恩人们。我希望通过这场晚会,表达唐山人民对抗震老兵的感激之情,弘扬唐山人的感恩情怀,也让下一代年轻人受到教育。”田金芳告诉记者,她曾把自己找寻恩人的故事写成诗歌《叔叔啊叔叔,你在哪里》,经歌舞团一位老师谱曲,成为一首优美的歌曲。当年,她的女儿就是唱着这首歌走进了部队。如今,女儿的女儿已经9岁,她将让外孙女接过“接力棒”,由她在感恩晚会上演唱这首歌曲。“一顶军帽伴我走过40年”大地震使田金芳失去双亲,全家只活下来她和弟弟两个人,那一年田金芳15岁,弟弟只有7岁。“我是在地震发生一天一夜后被解放军扒出来的。”田金芳至今还清晰地记得,当她被人从水泥板下拽出来后,第一眼看到的是一顶绿色军帽。“我当时头上流着血,那名解放军战士把他的军帽戴在我的头上,他的指甲几乎被磨掉,指尖上满是鲜血。”从那时起,田金芳就决心要找到这顶军帽的主人,报答解放军的救命之恩,这顶军帽便伴随她在寻“亲”报恩的拥军路上走过了40年。“当时有那么多军人参与抗震救援,想要找到救我的恩人谈何容易?”田金芳深知其中的不易,但她抱定决心,“哪怕找不到这名战士,部队就是我感恩的地方,解放军都是我们唐山人的恩人。”从震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起,田金芳便在每年的“八一”建军节,为部队战士送去自己省吃俭用攒钱购买的慰问品。 “那时我每月工资只有18元,需要养活我和弟弟两个人,我就每月拿出6元钱,待攒够一年就给部队战士买点毛巾、牙膏、肥皂等生活用品,再为战士们洗洗军服、缝补衣物,做点力所能及的事。”田金芳说,为了多挣些钱,她摆地摊卖过菜,卖过服装,开过饭店,总算有了些积蓄,去部队的次数以及购买的慰问品也随之增加,从几十、几百块钱的东西,变成了整车的西瓜、粮油。“我给部队送的东西都要挑最好的,买西瓜我都是去瓜地里花高价选最好的,过年给战士们包饺子,我都是找饭店厨师去调饺子馅,不论大小事绝不凑合。”1996年,田金芳将平时活跃在社区里的文艺爱好者召集起来,组建了“拥军艺术团”。2007年,田金芳带着这支团队开始了“拥军万里行”,足迹遍及全国16个省(自治区)、36个城市、大小军营72所。如今,“拥军艺术团”已从当年几个人的秧歌队发展为2000人的大团队,田金芳用于各项拥军活动的个人花销已达200余万元。跪谢恩人 终圆寻“亲”梦去年4月,田金芳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,江苏徐州有20多名当年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老兵每年都会聚在一起,祭奠唐山大地震罹难者和参与救灾牺牲的战友。其中一位老兵的讲述与她的经历极为相似,而在这张照片中,有一张面孔让她觉得似曾相识。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测,田金芳只身赶往徐州。“那天徐州正下着大雨,我早上5点下了火车就直奔当地电视台,一直在雨里等了近4个小时,就想通过电视发出‘寻人启事’。”田金芳回忆说,就在节目播出当天,一位老人通过电视台找到了田金芳,告诉她“你要找的正是我们团当年四营18连副班长周广军”。这位老人便是原铁四师十七团四营副教导员薛东升。薛东升介绍,当时,他们营158人正在唐山执行任务时赶上了地震,面对灾情他们主动投入救援,两天两夜共救出128人。而周广军与战友合力救出了11人,也因此被荣记集体一等功和个人二等功。当他发现周广军的军装和帽子不见了后曾问过他,周广军说,“衣服送给了救出的百姓,帽子给一个头部有伤的小女孩戴上了。”田金芳迫不及待地赶到已患脑梗无法讲话的周广军病床前,那双眉眼让田金芳确认,他就是自己要找的人。“单眼皮、大眼睛、浓眼眉,印象太深了!只是因年龄大了,他的国字脸有点消瘦。”找到恩人的田金芳一下子泪如泉涌,跪倒在地。虽不能讲话但思维尚可的周广军得知情况后,亦激动得眼含泪光。“倾尽所有,我无怨无悔”组建艺术团、进部队慰问、40年寻“亲”、办感恩晚会,田金芳做的这些“大事”,让很多人都以为她是位很有钱的大老板,而实际上,曾经“有过钱”的她早已把家底花空。田金芳告诉记者,开饭店那会儿是挣了点钱,大概300多万元,这些年用于拥军活动的各种开支已经花了200多万元,包括组建团队、到各地部队演出,所有费用都是她全包。再加上自己治病,所有积蓄早已花光。如今,田金芳拿的是每月800元的社保金,住的是一室一厅的廉租房,“我是因病未到退休年龄办的内退,原来的企业也已不复存在了。我原来也有自己的一套三室一厅住房和汽车,2007年搞‘拥军万里行’的时候卖了,8个多月的活动搞完,紧接着做脑瘤手术,这些钱又都搭进去了。”田金芳从1984年起身体就出现了问题,因乳腺癌做了两次手术。1991年癌细胞转移患上胃癌。1994年又被查出咽喉肿瘤,万幸的是并非恶性。2007年,田金芳因患脑瘤再次躺到了手术台上。23年间,田金芳共做了七次大手术,与两种癌症和多种疾病顽强抗争,一次次战胜死神。病痛让田金芳感到时间更加紧迫,要做的事情、未了的心愿还有很多。2013年,田金芳提交了捐献遗体申请,表示要将自己全身能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战士,“这是我能为战士们做的最后一件事。”抗震40周年邀请老兵回唐山的想法形成后,田金芳便疯了一样和时间赛跑。“我的腿最近又感觉不对劲了,医生建议我赶紧住院治疗,但我现在真没时间,一切都等到这台晚会结束后再说吧。”“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很多人听说我的事情,都纷纷支持我,让我很感动。”田金芳称,举办这场晚会开销巨大,她也在千方百计筹钱。“有位古冶区的老大姐特意坐车过来给我捐了1000元,说我替他们把该做的事情做了;丰润区浭阳书画研究院的会员们给我捐了1万多元;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女婿,为了给我凑钱把车也卖了。”[作者:红珊 责任编辑:赵世斋]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